当我们到机床厂中,看技师手工铲刮工件的时候,可能会忍不出发生疑问:手工做的,真的要比机器好吗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单从时间成本来说,人工就无法与机器相抗衡,也无法相提并论。但是,机器加工也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。在加工的过程中,难免会发生损耗、摩擦,加工精度也随着加工次数而递减,而人工铲刮的留存也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。
人工铲刮又名人工刮研,这是一门从两百年前工艺革命流传下来,机器都无法取代的金属加工工艺。主要原理是用手工一刀刀去除影响机械精度的物质,借此矫正机械加工的误差,影响产值上千亿元,极具产业竞争力。顶级的铲刮师傅,年薪就可达250万元。
由于使用的工具简单,通用性较强,加工余量少,而达到的精度非常高,因此广泛地应用在机器和工具的制造及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中。
另外,这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手工技术,虽然需要不断重复,但却并不简单,也需要技师的不断练习,熟能生巧。人工铲刮需要四个阶段:粗刮、细刮、精刮以及刮花。
(1)粗刮:当工件表面还留有较深的加工刀痕,工件表面严重生锈,或刮削余量较多(如0.2mm以上)的情况下,都要进行粗刮。当粗刮到每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面积内有3~4个研点,点的分布比较均匀,粗刮即告结束。
(2)细刮:主要是使刮削面进一步改善其不平现象,用细刮刀在刮削面上刮去大块研点。刮削时采用短刮法(刀迹的长度约为刀刃宽度),随着研点的增多,刀迹逐步缩短,在每刮一遍时,须按一定方向刮削,刮第二遍时要交叉刮削,以消除原方向的刀迹,否则出现的研点会成条状。细刮到每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面积内出现12~15个研点时,细刮即告结束。
(3)精刮:在细刮的基础上,通过精刮增加接触点,使工件符合精度要求,刮削时用精刮刀采用点刮法刮削,精刮时,注意落刀要轻,起刀要迅速挑起。每个研点上只刮一刀,不应重复,并始终交叉地进行刮削。当研点逐渐增多到每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面积内有20点以上时,可将研点分为三类分别对待。最大最亮的研点全部刮去;中研点在其顶点刮去一小片;小研点留着不刮。这样连续刮几遍,待出现的点数达到要求即可。
(4)刮花:刮花的目的一种是单纯为了刮削面的美观,另一种是为了使滑动件之间造成良好的润滑条件。并且还可根据花纹消失多少来判断平面磨损的程序。在接触精度要求高,研点要求多的工件上,不应刮成大片花纹,否则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刮削精度。
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,那就是人类的不足机器来补,机器的不足人来弥补。无论是哪个行业,工匠才是企业的生产力,这是机器所不能代替的。